mervyn3968 2008-3-11 18:13
日本与中国,历史的起点一样乎?
[size=5][color=green]日本与中国,历史的起点一样乎?
作者:shangguan.qi
在比较近代日本和中国所走的不同道路时,国内的观点总是说,两个国家本来起点一样,前者因大刀阔斧的明治维新而走向繁荣,后者则因只敢隔靴搔痒地改革而原地踏步,云云。其实,这是对日本历史和文化十分无知的想当然的结论。日本跟中国,起点完全不一样。两个民族虽然靠得很近,长得也像,性格、文化和国情却大相径庭。
其一,日本国土狭窄,又孤悬海外,危机感极强,对外界的变化和影响十分敏感,善于学习和吸收外来文明;同时民族成分单一,社会结构紧密,思想一致,凝聚力强。而中国则刚好与这些特点完全相反。
其二,日本从来没有真正的中央集权制度。历史上天皇曾多次企图建立像中国那样的集权,却因地方势力的强大而屡屡失败。地方的实际统治者是各地大名和下属武士。因此,日本是跟欧洲相似的典型的封建国家(feudal society)。而中国则只有周朝的结构与之相似,自秦以来,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到了清代(以及当代),皇帝(总书记)的权力更是登峰造极,地方没有任何自治权。因此,中国人把日本人翻译的“封建”(Feudalism)一词照搬进中国用来形容中国的传统社会是谬误的。日本的地方自治使得各地保持活力和个性,大名和武士一向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外界影响能做出及时的反应;中国的各地则只能仰中央鼻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且长期如此,也早泯灭了地方民众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
其三,德川幕府的统治下,日本保持着地方和中央的勉强和谐与平衡。在这个两百多年的承平日子里,商品经济慢慢渗透到各个阶层和领域,大名和武士对商人的依赖大大增强,本来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商人得以悄然崛起,并往往通过与武士家族联姻的方式来改变自己的身份,使自己逐渐成为武士阶层的一部分。商品经济的发展引致城市的繁荣,大阪在18世纪已经成为人口过百万的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明治维新虽然是反幕府的运动,却完全得益于幕府时代的经济基础和结构,正如反中世纪神学统治的欧洲文艺复兴也得益于中世纪打下的经济基础一样。而中国则刚好相反,统治者既讨厌,也有能力打击对自己统治不利的商人阶层;同时哪个地方经济繁荣,皇帝就往哪个地方加重赋税,以杜绝地方崛起,保持帝国的平衡。所以越是国家统一,就越是死气沉沉。中国的思想文明最发达的时代(春秋战国)和商品经济最繁荣的时代(五代十国,以及出现港澳台的今天)都是国家分治的时代。而明清两朝都是集权和统一最甚的时期,商品经济也就不可能有所成就。
其四,日本有一个相当于欧洲中产阶级的武士阶层。他们不但是战场上为各自的领主尽忠效命的职业军人,而且也参与大名对地方的日常决策和管理,是日本实际上的统治者和经理人。在德川幕府的承平环境下,他们没有上疆场弯弓月的机会,又不需要干农工之活,其生活变得日益优雅,日渐成为各种风雅艺术的专家,各种非生产性的活动,如文艺、教育等等,也在武士的主持下得到促进。武士道本身就不仅仅包括视死如归的精神,还要求武士本人富有才学和教养。所以武士本身往往也是教师、医生或艺术家。而中国则没有类似日本武士或西方中产阶级的阶层,皇帝集中了所有的权力,地方的官僚士大夫只是皇帝选派的代理人,并不属于社会上的独立力量,不可能有富有个性的思维和与中央对抗的精神;官僚中又分成文官和武官,文官往往手无缚鸡之力,武官则普遍粗鲁野蛮,这又跟集两者身份于一身的武士差异巨大。中产阶级的强大,是一个社会稳定繁荣和经济发达的基础。日后发起维新的真正力量正是武士。而中国的改革,只能来自有点见识的士大夫,没有民间力量支撑,不可能彻底。
其四,日本重视教育。正如前述,才华和教养是跟忠诚和勇武几乎同等重要的武士道的要求之一。到了18世纪中叶,日本成年男性的识字率已经达到50%,在同时代的世界其它地方,只有央格鲁撒克逊人和犹太人及得上。而且日本语言文字不容易把握(这一点与汉语相似),儿童学习语言所花的时间比西方民族要多得多。可见这种成就来之不易。而中国的教育,则向来都是富裕人家的奢侈品,底层草民既不需要受教育,也负担不起受教育的费用。
其五,日本的地理危机感造就了他们极端的性格,包括强烈的责任心,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一不做二不休、不给自己留退路的习惯,还有极端的勤奋,等等。这些都是“地大物博”、喜欢“中庸之道”的中国人没有的性格。
从以上比较明显的粗浅对比就已经可以看出,明治之前的日本跟中国国情根本上完全不一样。他们的很多特点反而跟地球另一边的欧洲十分类似,如封建制度,骑(武)士精神,注重个性,有强烈的好奇心,善于学习等等。可见认为中日两国“起点一样”的观点是如何的无知。当美国人用武力打开日本国门之后,发现这个国家的民众重视教育,讲究卫生,就已经预见到这个国家决非等闲之辈,从而有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预感。
至于中国人,到什么时候才能认真而虚心地了解一下自己的“学生”呢?[/color][/size]
ranhoo 2008-3-11 19:48
说到底,还是经济结构决定上层建筑,中国大力发展经济搞改革开放是对地
mervyn3968 2008-3-12 00:26
说实话,中国应该好好学习一下日本先进的方面,比如管理、高科技等等,固步自封瞧不起日本只能导致越来越落后。
hsmzj2006 2008-3-12 07:41
中国从清末到内战再到解放,国内遭受了多少损失,而日本二战后也是毁之旦尽,不过小日本好在有美国的扶持,而中国能一步一步走到现在这样的规模,其实也是我们民族自己的努力,当然了,中国亡始于清朝,清朝完全是一个腐败,堕落的朝代。
希望中华民族能从此站在世界的东方,像一个巨人一样!
7086 2008-3-13 09:06
日本之所以走上"明治维新"的道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藩幕"政治."藩幕"政治造成了日本古代社会的不稳定,造成了中央也就是幕府缺乏权威.在整个日本古代历史之中,日本从来都不是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国,古代的日本武士只是在这个封闭的岛国上自相残杀,只有那么几年似乎是要振作一下,但随着丰臣绣吉的去世而不了了之.这样一个社会制度可以说是极不完善的是不能和我国古代的社会制度相比.可以这么说,日本要没有大海的保护,恐怕早就成了一个地理名词了!但是这样一个狗屁制度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它的不稳定和缺乏权威使不同的思想容易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