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笑 2007-12-17 10:28
密件泄露:美国忧扁借打大陆渔船或战机制造两岸冲突
美国在台协会(AIT)理事主席薄瑞光访台期间与萧万长会谈纪录外泄案成了罗生门,但曝光的会谈密件内容,正在台湾政坛投下震撼弹。由蓝绿事后反应,此内容应接近真实让人反而关注。在会谈中,美国竟主动抛出,担忧陈水扁会在台海中线制造事端,例如过台海中线打大陆渔船或战机来制造冲突,这其中蕴含的军事意义不言可喻。
美也担心谢当选 将是“危机的开始”
《中国时报》报道,从这份会谈纪录的七点纪要来看,美国在明年总统大选,似乎有了清晰的表态。首先,薄瑞光主动对萧万长10月访美行表示肯定,并点出谢长廷苏贞昌还想去华府,但华府回复“不方便接待”。薄瑞光是资深外交官,知道言谈的分际,他特别提到华府婉拒谢苏到访,意在言外,呼之欲出。
薄瑞光也讲明了,美国主要担心若谢长廷当选,入联公投又过关,将是“危机的开始”。然后薄瑞光确认马萧对大陆立场与连战不同调,并再次询问国民党对军售的“诚意”;薄瑞光还说,美国“认同”马萧走的本土论述,就政治意涵来说,有“投资前再三确认”意味。
最后,薄瑞光主动询问萧万长,马萧阵营有何需要美国协助之处;萧万长含蓄点出“奥步”,薄瑞光也模糊回答如有奥步,台湾将失去美国友谊与信赖。有别2004年大选三一九枪击事件,美国提前三个多月表态,意谓可能将不会坐视类似“奥步”的事件重演。
就国际政治的角度来看,薄瑞光以超越大使的层级,对马萧阵营说出了这些话,已经负载太多政治讯息,几乎只是没有把话说死而已。但美国的表态,对国民党是正是负,还很难说,要值得注意的,反而是其它内容透露出的讯息。
第一,萧向薄说,国民党如当选,入联公投即使通过也可以不处理。这无异给民进党一个杀球的机会,也可以让绿营大肆宣传“国民党推公投拢是假”;这让国民党主张二阶段领票,丧失了若干的程序正当性,何况萧还明言,二阶段就是要让公投不过半。
第二,薄瑞光绕了一圈,说美国知道连马不同调,形同也是否定了连战这两年推动国共交流的成绩。薄瑞光只差没明讲,美国不喜欢国共走得太近,也乐见马英九的台湾论述。他接下来又说两岸谈判不能成为投降谈判,足见美国希望绿营与蓝营都与大陆保持距离。
第三,薄瑞光以美国特使之尊,竟主动抛出担忧陈水扁会在台海中线制造事端,例如过台海中线打大陆渔船或战机来制造冲突,这其中蕴含的军事意义不言可喻。
无论如何,此一密件外泄,对马萧有伤。包括国民党日后推二阶段、公投等都会有所阻碍,连马关系也会雪上加霜;而内容暴露出薄瑞光几乎表态挺马,对美国也有困扰,甚或增添民进党非难美国的藉词。相关政治效应持续发酵,短期内恐难善了。
曝光薄萧会密件 民进党向美国下马威
另外,薄瑞光访台期间与萧万长会谈密件曝光先由民进党立委曝料,亲绿媒体再接力刊出全文,民进党已经很难再说完全不知情。扁政府此举不但是要咬住国民党的“告洋状”,更值得注意的是,这分密件曝光对美国下马威的意味。
薄萧会密件曝光在台湾吵翻天,可确定的是,这件事势必如“罗生门”,真相不可能在短期内浮现。而从国民党马萧阵营事后反应看来,外泄密件十之八九就是真的。绿营刻意让此密件走光,除了修理国民党,其余目的耐人寻味;再加上华府的不悦,要求国民党调查,更让整件事显得谲诡万分。
薄萧会密件曝光,宛如台湾版的“水门事件”,前美国总统尼克松当年就是因为主导窃听政敌动向而下台,看这事严不严重!绿营在这个节骨眼敢公布薄萧会密件,摆明就是要藉此向华府示警,透过这个动作告诉华府,“美国特使来台湾讲什么、做什么,别以为我都不知道!”陈水扁日前被薄瑞光的言必称“新总统”打得晕头转向,正好以此扳回一城。
从04年“两颗子弹”事件导致冗长的选举诉讼开始,陈水扁一直认为美国接触蓝营在扯他的后腿,他对薄瑞光这次来台的高姿态,反弹可想而知。绿营不会跟美国公开撕破脸,但台湾谁有能力拿到薄萧会密件,美国也不是笨蛋;做这件严重犯美国忌讳的事,等于是宣示,民进党、扁政府不排除还有动作,放话要华府等着接招。
过去7年来,绿营内部始终认为,美中有很多战略矛盾,美中的矛盾就是台美关系的养分,美国如果没有抓住台湾,就没有筹码可以牵制中国大陆。绿营也坚信,扁执政迄今,台美关系有如晴时多云偶阵雨,时好时坏,总是没有偏离基本盘。
薄瑞光此次访台强调,美国在台湾总统大选后会协助新总统稳定两岸情势,把扁政府和谢长廷、台湾人民做了清楚的切割,无异给绿营吞下一颗定心丸,更加认定在关键时刻,没那么必要怕美国。
基本上,扁政府向来认为,在大方向上,美国不会放弃台湾,台美关系选前紧张,选后自然一笔勾消。民进党现在的手法就如同04年推公投案、06推“终统”,管你美国反对,我照做不误,要修补关系,以后再说。这次,民进党选情危急,再加上美国出手打扁也够狠,扁政府于是也下重手,先给华府来个警告再说。
薄瑞光离台后,台湾若干亲绿媒体、名嘴这几天已陆续出现质疑、批评美国的声音,极具指标性。接下来,美国如果继续修理“入联公投”,绿营是否会有进一步激烈响应,拿“反美”打选战,创造更劲辣的议题,很值得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