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免费注册无需恶意攻击,有时间做点别的有何不好

服务器2号 服务器3号 服务器5号

申请VIP无广告,支付宝,微信,USDT!
在线客服请尝试以下不同链接如果进不了的话在线客服(1) (2) (3) (4) (5) (6)
(7) (8) (9) 实时开通

查看完整版本: 军迷所忽略的国军第6大主力--52军

awwt 2007-9-29 13:57

军迷所忽略的国军第6大主力--52军

“国军第六大主力”的52军

    (抗日胜利后。52军被调到东北战场,参加内战。后于上海战役后撤到台湾,曾驻澎湖。当年他们从上海撤退即开往澎湖列岛的马公岛驻扎。)

    1949年逃到台湾的国军共约50万人。比较完整的军有:高吉人(陕西靖边人)的5军、高魁元的18军、沈向奎的25军、刘玉章的52军、阙汉骞的54军等,实在是可怜。

    《爸爸的草鞋》原唱者是台湾着名校园歌手潘安邦,也是《外婆的澎湖湾》原唱者。这两首歌的词曲作者都是叶佳修,他就是52军的后代。歌曲体现了浓浓的乡愁,表现了流浪与漂泊的情怀。国军的“五大主力”尽人皆知,此外蒋中正嫡系第52军,桂系“钢7军”,71军,35军等也是精锐主力,这里主要谈谈堪称“国军第六大主力”的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五十二军。

    第52军在国军军史上是一支很具有代表性的部队,从最初成立到“围剿”红军,从长城抗战到台儿庄会战,从长沙会战再到中越国境的防御,都少不了第52军的身影,是正宗的老蒋嫡系。第52军在东北战场上也是主力之一,其事迹可比新1军,新6军,是东北战场上的一支劲旅。52军是唯一从辽沈战役中撤退的成建制的一个军,上海整补后,又有“月浦大捷”,52军曾给林彪,粟裕部造成过严重损失,后安全撤退。撤退到台之后成为台岛国军的基干,堪称王牌主力,朝鲜战争中曾计划支援美军与志愿军作战。可见蒋介石为了通过朝鲜战争反攻大陆,将自己最后的王牌都愿拿出来。

    第一章。
      五十二军及主力25师与红军的作战52军的前身是第二十五师,52军的老军长关麟征在同陈诚发生矛盾时有一段话:"我带领的第二十五师有光荣的革命历史,我带领它南征北战不知打过多少仗。" 第五十二军主力二十五师早期历史:教导第二师(师长张治中)教6旅——第四师(师长徐庭瑶)独立旅(旅长关麟征)——>第十七军(军长徐庭瑶)25师(师长关麟征)——第五十二军(军长关麟征)25师1932年,蒋介石“围剿”鄂豫皖苏区,徐庭瑶第四师部署在蚌埠一线。第四师乃蒋系王牌,德式装备,汤恩伯、关麟征、杜聿明等大将皆出自该师,此时关麟征独立旅一马当先,进攻正阳关。红二十五军旷继勋部在正阳关前与敌酣战一日,弃关而走,向西南撤回霍丘。7月7日,徐庭瑶接到蒋介石全面进攻的命令,全师四个旅十二个团(包括关麟征独立旅),从东、北两个方向分道击破当地赤卫军的层层阻击,大举进攻苏区。关麟征旅则通过正阳关,在其他各部之前先抵霍丘城下。

    霍丘之战是第四次反“围剿”开始后红白两军进行的第一次血战。

    关麟征旅猛攻霍丘4天,多有伤亡。第五天,守城红军官兵日夜盼望的红军援兵没到,由东路而来的徐庭瑶率四师师部和杜聿明二十四团却至霍丘城下。此时守城红军连日苦战后伤亡惨重,关麟征旅与杜聿明二十四团合力围攻,13日,霍邱城失守。旷继勋率少数人从西门突围,有的说从西门出去的,有的说从西城墙上撑伞跳下去跌伤了腿,别人把他抬走的。究竟是怎样走的,不得而知。一年以后,被张国焘杀害在四川通江县洪口场。

    血战结束后,城里有一千多名红军战士、干部、农民、灾民,统统作了俘虏。霍丘县委书记詹成金叛变,最后挑出了四十四名,以红二十五军全体官长的名义押送到南京去了。

    徐廷瑶此战有功次年三月升任国民党第十七军军长。1932年冬,独立旅扩编为陆军第二十五师,关麟征任师长。杜聿明晋升少将,升任该军二十五师七十三旅旅长,不久又升任该师副师长。霍丘之战是杜聿明在“中央军”内飞黄腾达的起点,据说战后宋美龄同杜聿明跳还了一曲华尔兹。

    红军结束了举世闻名的长征之后,东渡黄河。红军东渡黄河的目的是脱离陕北的死角,开发晋北的根据地,此时驻在晋北的国民党五十二军便成为红军此举之心腹大患。此时52军军长便是关麟征,副军长是后来闻名於世的杜聿明。五十二军当时全军驻扎在晋北一个县城里,有正式武装一万余人。东渡黄河红军人数大大多于国民党军。一日有该县城城远处的村庄村民来城里报告,红军全军已达该村修整以图进攻。

    得到此消息之后,关麟征便问杜聿明何以应之。杜聿明答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当出北门正面图敌。第二日上午,关麟征召集全军,开南门杀出,使在南门外作伏的红军措手不及,红军南门外伏军全线溃退。在城北的红军闻讯后知妙计败露,便离村北撤。关麟征得理饶人,获胜后便收兵回城,天黑后,关麟征全军远途奔袭直捣红军总部,又将红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此役是国共两党军事冲突二十多年中少数的几次国民党军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以上的所言,可见於关麟征本人的回忆录,另外有一本《抗日名将关麟征》也有类似的言语。一九八三、八四年间的香港《明报》的副刊中有一位叫张梦还的撰稿人喜欢写短评,也曾有详述。不过,张梦还本人并未亲历此役,他是关麟征当黄埔军校校长时的得意门生,张梦还的所言是自关麟征而来。

    第二章。
      在艰苦的抗日战争中一。参加长城抗战一九三三年,中央军第二师(师长黄杰)、二十五师(师长关麟征)和八十三师(师长刘戡)三个师北上,统由第十七军军长徐庭瑶指挥。一向热心“剿共”的徐庭瑶,本来奉命到江西上饶担任赣东北清剿指挥的任务,但此时也请求北上抗日,可见要求抗日已成全国人心之所向。

    一九三三年元旦,第四师独立旅扩编而成第25师,二月即匆匆北上抗日。该师除迫击炮外,山、野炮全无。是役仅以四个步兵团独当优势之敌(满洲派遣军西义一第八师团全部及骑兵第三旅团);无坚固阵地可凭,加以官兵训练很差,虽有抗日爱国的热忱,而无对日作战的经验与技术,以故伤亡极重。计激战三昼夜,全师伤亡四千余人。但敌自侵入热河以来,又一次遇到顽强抵抗的中国军队,敌军伤亡不下二千人,不得不承认这一战役为“激战中之激战”。

    长城抗战古北口之战时,国军名将杜聿明是第25师第73旅旅长,不久又升为该师副师长。1933年3月,日军进占热河并向长城各要塞推进,第25师从蚌埠赶到古北口加强第67军二线阵地阻击日军。穿着草鞋的官兵,在腊月的冰天雪地中与日军的飞机大炮对垒。关麟征决定要杜聿明指挥古北口南城正面的战斗,他亲率特务连赴右翼前线,指挥七十五旅主力。出古北口东关不远,即与敌人的战斗前哨发生遭遇。后关麟征亲率一四九团拟强占潮河支流北岸(干沟)高地,走到山腰,即遭敌人的潜伏侦探狙击,双方短兵相接,关虽首先被手榴弹击伤,仍继续指挥一四九团与敌搏斗,双方相继增援,战斗极为惨烈。我军终于将敌人击退,占领高地,并与一四五团取得联系。是役一四九团团长王润波阵亡。据关麟征说,在他身旁的士兵由于不会使用手榴弹,未拉引线即行掷出,结果并不爆炸,否则他是不会受伤的。他认为这是一次惨痛教训,所以后来他要求二十五师士兵,每人都要投几个手榴弹才算及格。关麟征负伤,杜聿明代理师长,指挥25师继续同敌浴血奋战。日军伤亡2000多人,始终未能攻破25师阵地。至12日第67军古北口失守,第25师退守南天门一带阵地。13日,由第17军第2师(后为52军第2师)接替第25师防务,次日第83师投入战斗,击退日军后,双方对峙。4月21日起,日军分三路进攻南天门附近阵地,局部工事被摧毁,守军伤亡惨重,仍顽强抗击。24日,敌得第4旅团一部增援后,向南天门正面及其两侧阵地猛攻,并施放烟幕掩护坦克、步兵多次冲锋。17军第2、第83师、骑兵第1旅、炮兵第4团顽强抗击,激战至28日,由南天门撤守磨石山、大小新开岭、北香岭、丰城庄之线。日军继续进攻,第17军3个师在上述地区以及笔架山、南香峪等地苦战13天后,于5月13日撤至密云。至此,中国军队在古北口以上万人的伤亡代价,抗击了武器装备占优势的日军近70天。

    在这里有一件事值得补述:一四五团派出的一个军士哨因远离主力,未及撤退,大部队崩溃后,该军士哨仍在继续抵抗,先后毙伤日士兵百余名。后来日军用大炮飞机联合轰击,始将该哨歼灭。日军对这军士哨的英勇精神,非常敬佩,曾把七个尸首埋葬起来,并题“支那七勇士之墓”。

    (K注:见杜聿明郑洞国覃异之合着的《古北口抗战纪要》)

    长城各口战役中,日军死伤约6000人,中国军队死伤多少?说不准!请看下面记载:“时事日报”二卷二期载:各军死伤失踪之数达6.5万,徐廷瑶17军损失最大,几达65%。可见17军的作用与贡献。

    中国政府通知美国大使馆,谓:中国战役损失达3万人。

    《关麟征传略》简洁地描述了古北口作战的情形:“……关麟征奉命率25师北上至古北口抗日。是役,他亲率149团猛烈反击日军,双方短兵相接,战斗惨烈,关麟征被炸五处受伤,浑身是血,身边官兵全部战死……”,“……起初是关麟征25师在第一线,被打残了。黄杰第2师顶上去,换下第25师。第2师被打残了,刘戡的第83师又顶上去,换下第2师。……”

    1933年春,郑洞国任第二师第四旅旅长。1935年秋,任第二师师长。1937年“芦沟桥事变”爆发,他率第二师参加保定会战。次年3月,他率第二师参加“徐州会战”,在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中战功显着,升为第九十五军军长。后任新一军军长,第一兵团中将司令,吉林省政府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务。

    关麟征抗日受伤住院,在北京协和医院,天天有人D民团体代表去慰问,后获“青天白日勋章”。而当时一位因“围剿”红军受伤住院的将领连一个来探望的人都没有,心里十分渴望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80年7月30日晨,香港伊丽莎白医院。一位已昏迷不醒的老人被送了进来。在急救过程中,医生和护士发现老人胸前疤痕累累,以为是过去动什么手术留下来的。当得知这位老人是昔日的抗日名将,那些疤痕是与日寇在长城古北口血战中,被手榴弹炸伤留下的,人们不禁肃然起敬。两天后,老人病逝。这位老人,就是国民党在大陆期间所任命的最后任陆军总司令——关麟征。

    关麟征字雨东,1906年出生于陕西户县一贫穷的农民家中。18岁那年,蒙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引荐,赴黄埔军官学校求学,从黄埔一期毕业后纵横沙场25年,历经东征、北伐和抗日诸役,身经百战。1949年秋,蒋介石任命关麟征担任陆军总司令。

    第52军军长关麟征将军二。第52军在台儿庄大捷1938年春,台儿庄会战,52军是攻击兵团,担负战场上关键性的任务和第八十五军、第七十五军在台儿庄附近向敌展开猛烈攻势。台儿庄大战前日军矶谷师团濑谷支队攻陷滕县后,当晚攻占临城(今薛城),以一部沿津浦线南下,攻占韩庄,企图直犯徐州,遭到布防于运河沿线的我第52军郑洞国第2师的阻击。后日军拼力争夺台儿庄,占领市街大。中国军队展开街垒战,逐次反击,肃清敌人,夺回被日军占领的市街。日军为解台儿庄正面之危,速以第5师坂本支队(相当于团)从临沂驰援,进至兰陵北面的秋湖地区,即被第20军团第52军卷击包围。4月3日,第五战区发起全线反攻,激战数天,歼灭日军濑谷支队大部、坂本支队一部共万余人。其余日军残部于7日向峄城、枣庄撤退。台儿庄大战胜利。

    曾在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战中与第52军较量过的坂垣征四郎评价说:“关麟征的1个军应视为普通支那军10个军。”

   
    三。第52军在长沙会战武汉会战后,五十二军新成立第一九五师,由二十五师七十三旅旅长覃异之(早年加入共X党,后脱党。曾任第八兵团中将副司令兼五十二军军长等职务)任师长。1939年9月,覃异之率一九五师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在守卫草鞋岭战斗,该师某营,奋勇抗击日军进攻,全营官兵壮烈殉国。

    1939年8月湘北主攻方向,冈村集中了其精锐第6师团、奈良支队、上村支队及海军陆战队一部分。守卫这一地区的中国军队是以关麟征为总司令的第15集团军(下辖第52、第79、第37军共3个军)。9月18日,该路日军约5万人配有飞机支援,向新塘河以北的中国第52军前沿阵地发起攻击,一场激战由此展开。新墙河全长只有80里,此时第52军是关麟征手下最能打的一个军,军长张耀明(陕西人,后曾任南京卫戍总司令)。集结岳阳方面之敌第六、第十三两师团,各以一个大队附炮兵一部,分向第五十二军赵公武、覃异之两师警戒阵地金龙山、雷公山、铜鼓山等地先行炮击二小时,8时许,步兵开始进犯。敌、我不断增援,相持至19日拂晓后,两处阵地因比较突出,工事全被敌炮轰毁,守兵赵公武部胡春华营自战斗开始即誓死坚守阵地,已与敌相持达三昼夜。在战斗中,除7个负重伤的士兵先后退出阵地外,其余自营长以下全部与阵地共存亡,无一生还。黄昏前,阵地陷入敌手。18日、19日两天,双方在下燕安、大桥岭等阵地反复争夺,张耀明本着逐次抵抗、消耗敌人的方针,顽强作战,失去阵地后,常常“几经肉搏冲击,又完全夺回”。52军各师均英勇抗敌,其中以守卫草鞋岭阵地的官兵英勇牺牲精神,尤为悲壮。

    草鞋岭阵地守军是52军第195师第1131团第3营,全营官兵500余人,营长史思华少校。

    从20日开始,奈良支队5000余人开始向草鞋岭猛攻,史思华营以一当十,利用险要地形顽强抗击,激战两天全营伤亡过半但没有丢掉阵地。

    日本人十分吃惊,他们一直以精良的装备同人数多于自己的国军作战,屡战屡胜已经使鬼子觉得:他们的铁蹄踏到哪里,哪里就会被攻克。而现在固守阵地的仅仅一个营却硬是把他们两个联队挡在了小小的草鞋岭面前。

    他们不敢再轻视眼前的国军,支队长奈良于是亲自跑来进行新的调整、部署。

    按照师长覃异之给该营下达的任务主要是迟滞日军,为全师调整部署争取时间。现在,史营已经在此阻挡敌人近3天了,任务已经完成。

    黄昏时分,覃异之师长的电话接到了阵地,覃异之说:“如无法支持,不得已时可向东靠。”史回答说:“军人没有不得已的时候。”。史思华和战士们决心杀身成仁。

    第二天太阳傍晚,第3营官兵全部阵亡。日军支队长奈良晃少将,毕恭毕敬地向他的敌人躬身致……

    战后,为褒奖史思华营的悲壮事迹,国民政府在当时激战的地点专门修建了一座纪念碑。

    9月23日晨,日军第6师团在80多门大炮的火力掩护下,由“稻叶四郎中将亲临指挥,从七步塘附近强渡水可没膝的新墙河。张耀明率守军乘日军行至河中央时,轻重火器齐发,日军死伤无数,联队长山村治雄大佐亦被击毙。日军随后出动10余架战机,对中方阵地俯冲轰炸,工事多被炸毁,不少人被活活埋在掩体内,但守军并未退缩,待日军第二次渡河时,又奋起阻击。就这样,日军8次渡河,均未成功。于是,稻叶师团长下令大量施放毒瓦斯,毒气顺风飘向南岸,第52军守卫阵地官兵始呈惊恐状态,终使日军得以渡过新墙河。

    日军奈良支队也在河床较窄的杨林街等处强渡,企图绕过中方依新墙河、汨罗江筑起的两道防线,从侧面把中国军队压迫至洞庭湖岸进行围歼。52军第195师在覃异之师长率领下,为挫败日军企图,保证战区其他部队行动,在此处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激战中,该师某营在营长阵亡、4个连长或亡或重伤的情况下,所余士兵由一位排长带领,继续坚持战斗,直到24日晨接到转移命令后,才撤离阵地。

    26日,日军猛烈向汨罗江南岸攻击,第52军和37军奋战竟日,后放弃汨罗江南岸阵地,诱日军至长沙北面的福临铺、栗桥、三姊桥一带设伏区。28日,日军第6师、上村支队遭到伏击,损失严重。同日奈良支队攻陷平江,30日与第33师团在献钟附近会合,东进受阻。这时,日军由于补给困难,伤亡增多,陷于中国军队伏击区内的不利境地,遂中止攻势,于月底相继北撤。第九战区令第52、第37、第4军等部实施正面追击和侧后围堵。至14日,双方恢复战前态势。此役为抗战以来第一次击退日寇的大会战,共歼敌约20000人,是日军侵华以来遭受最大损失的战役,对日军士气打击严重具有重要的意义。冈村宁次对军部报告《关于迅速解决日华事变作战方面的意见》中承认:“敌军抗日势力之中枢既不在于中国四亿民众,亦不在于政府要人之意志,更不在于包括若干地方杂牌军在内之200万抗日敌军,而只在于以蒋介石为中心、以黄埔军官学校系统的青年军官为主体的中央直系军队的抗日意志。只要该军存在,迅速和平解决有如缘木求鱼。”日本军部的总结报告也承认:“中国军队攻势的规模很大,其战斗意志之旺盛,行动之积极顽强,在历来的攻势中少见其匹。我军战果虽大,但损失亦为不少。”

    美国《时代周刊》载美联社记者瓦恩特撰写的战地通讯《中国战场巡视》,盛赞关麟征是“中国的巴顿”。

    蒋介石在武汉珞珈山军官训练团讲话时说:“中国军队如都像52军那样战斗力强,打败日本军队是不成问题的。”

    1941年初,关麟征率52军2、25、195师和54军14、50、198师,由湖南经广西入云南,这支装备优良的精锐国军在滇南守备国境达4年之久,使日军不敢轻举妄动。

    第三章。52军在国共内战中

一。光头将军刘玉章52军抗战胜利后到越南受降,驻军越南,1945年冬自越南海防海运到秦皇岛。此时52军军长是赵公武将军,下辖第2师、25师、195师三个师,而第2师的师长就是将来52军的军长刘玉章。这位光头将军是在国共内战中蒋系将领里少数能对共军造成威胁的人,也使人想到美国的巴顿将军,同样的外表给人一种粗鲁的假象,实则粗中有细。也同样喜欢大纵深长驱直入的攻击。刘玉章将军是国民党的四星上将,心直口快,也不失为至性之人。有一次部下认为不公,有怨言,他挺身而出,大骂说:“我爱你们,我是鸡巴,你们是鸡巴毛,拔哪一根我都疼,我对谁都一样,绝对公平,都是他妈鸡巴毛给我下去!”这一骂,部下变成下部,也都骂服了。

    陆军一级上将刘玉章这里摘录一段台湾方面刘玉章的简历仅供参考:“刘将军,陜西兴平人,生於民国前九年。黄埔军官学校第四期毕业.随即参加北伐与讨冯之役,所至有功。十九年中原大战及廿二年古北口之役,两次负伤。抗日战起,积功任团长,鲁南战役有功升旅长兼长沙警备司令,旋任52军第二师师长,抗战胜利,率师入越受降。将军率师进军东北与匪首林彪队部激战於摩天岭,长程挺进,五天攻克安东,有「常胜将军」之称.三十七年任五十二军军长.上海保卫战,力挫***,完成任务,转进舟山。

    来台后,任中部防守区司令官,四十三年任金防部司令官,积极建筑防禦工事,使成坚强堡垒。四十六年任陆军副总司令,旋调预训部司令,值八七水灾,兼指挥国军支援灾区工作。四十九年晋任陆军二级上将。五十二年调台湾警总襄助陈大庆将军,五十六年七月继任台湾警备总司令、兼军管区司令,在任三年,树绩辉煌。将军对警总工作性质剀切指出:「警总是民众的军事机关,是军中的民事机构。」勉励官兵要爱民、便民。五十九年晋任陆军一级上将,膺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将军治军,纪律严明,对部队训练,要求精纯。着有「戎马五十年」,其一生战绩,将永为战史典范。“

    郝柏村在回忆中写到:1955年秋,我到金门任第8炮兵指挥,同时兼任金门防卫司令部炮兵指挥官。当时金门司令是刘玉章将军,也是沙场老将,属于52军关麟征的系统。刘司令看似老粗,实则心细,战场经验丰富,治军很严,做事踏实。他每日看部队,把所见记在小本子上,每周开一次会报,首先检讨上次会报裁示执行情形,如该做而未做是过不了关的。他这种务实的作风,对我尔后行事有很大影响。

    金门是我第一次追随刘玉章将军做事。

    二。猛攻山海关打开通向东北的大门1945年11月杜聿明下达了进攻命令。他重申了蒋介石的“连坐法”规则。15日,以第52军主力及第13军共5个师,在炮兵和飞机配合下,猛攻共军阵地,并以第52军之25师和第13军之89师出九门口,经角山寺东麓对山海关共军侧背的薄弱部位进行包围。

    杜聿明本人亲自督战。由于敌我双方实力悬殊,杨国夫的7师尽管全力阻击也拦不住强大敌人的全力冲击。

    杨及全师从山东由陆路长途行军至山海关,没经休整即投入战斗。当时幻想到东北后能拿到新枪新炮,到了山海关才发现根本不可能。战斗中与山东地区完全不同,没人送饭送水,甚至连伤员都找不到人抬。左右配属的部队,大多是临时“扩军”凑合起来的部队,一听见炮响就四下溃散。当杨国夫得悉九门口、义院口均已失守,如再不转移,全师将有被合围的危险情况后,没等李运昌的命令,于16日撤出山海关,仅留下少数部队担任掩护。

    对于撤退的原因,李运昌这样说:“从11月8日至16日,敌以7万人向山海关九门口正面进攻,激战多次均被我军击退,乃以三个团出城子峪口,迂回山海关和九门口侧后,企图包围我军。我因兵力不足,无预备队阻击敌人,在敌众我寡的不利形势下,不得已于11月16日撤出山海关。是日下午,13军与52军一部在山海关以东地区会合,蒋军终于占领了山海关城,打开了陆路通向东北的大门。”

    三。防守营口作战和参加对四平的进攻1946年1月10日,52军25师进入营口。因为苏军定于15日将沈阳移交国民党,国民党兵力不敷分配。1月13日,国民党将25师主力调去沈阳,只留下52军25师一个加强营守卫营口。辽东军区4纵此前让出营口是为了不吃眼前亏。一见25师主力走了,马上卷土重来。用五个团对付一个加强营,以人海战术一直攻击到午夜停战令生效,但此时海关、邮局和市公署大楼三处制高点仍然在国军手中。

    1946年四平保卫战战至5月17日,民主联军的平东、哈福车站,被五十二军一九五师占领,南部塔子山阵地被敌三面包围。

    5月18日,国军向四平各阵地发起全线进攻,以进攻塔子山阵地尤为猛烈。但终因与敌力量相差悬殊,塔子山阵地被敌占领。

    同日,林彪给中D共中央东北局和中D共中央的电报说:“四平以东阵地失守数处,此刻敌正猛攻,情况危急。”提出:四平再守无益,应主动撤出四平。是日夜至19日晨,民主联军撤离四平阵地,作战略转移。四平保卫战结束。东北民主联军以劣势装备英勇抗击全副美械装备的国民党新一军、七十一军、新六军、五十二军共十个师兵力的疯狂进攻,历时31天,同日深夜,我军部队指战员和市党政机关人员,向北撤离四平。

    国民党精锐的新五军就是以五十二军195师和43师等部队为基础1947年成立的。扩建新军方面,仅是将军队原来建制拆开,而增加番号,如新三军、新五军、新七军、新八军、第六军等。1946年夏以五十二军195师为首的部队曾在蚰岩重创辽南独立师,46年11月195师在通化重创6纵17师。47年195师纵横辽中,在阜新小败3纵(廖耀湘称为“旋风纵队”),在通辽又重创6纵两个师,6纵减员约9000余人。黄永胜曾是6纵司令员,16师是全军历史最老的部队,来自叶挺独立团,朱毛红4军,17师是东野有名的攻坚老虎,后来一直打到海南岛,是“主力中的主力”。怪不得当时我军许多人认为:“南满苦”。看过黄仁宇的《黄河青山》,感觉195师就是东北国军的救火队。195师八面城钻隙穿插是极其危险的举动,但最后导致我军后撤。K以为95师“赵子龙师”的绰号应该给195师才对。最后,在公主屯战役中,新第5军军部及195师、43师被歼灭。

    四。"千里驹"走麦城国军的许多优秀部队都有一个好听的绰号,比如独立第95师被称为“赵子龙师”,新22师被称为“虎师”第四十八军被称为“加钢黄鳝”,第一快速纵队被称为“金刚钻”,此外还有“钢军”—-桂系主力第7军,“铁军”—-第4军,“铜军”—-第64军等等,而52军25师因善于长途奔袭,号称“千里驹”师。

    1946年10月,国民党52军和新1军(号称“天下第一军”)、新6军共10万人,分左,中,右三路进攻南满根据地,企图将共军主力压缩于风城、安东地区。打头阵的52军“千里驹”师师长李正谊,人称“李大麻子",根本不把”土共“放在眼里。第52军两个师分成两路:右路第2师和第25师第75团,从桥头出发,经连山关、摩天岭、凤城,沿通往安东的铁道线向安东攻击前进。第25师主力加上装甲车、汽车各一个排为左路,由本溪出发,沿公路向赛马集、宽甸方向攻击前进,协同军主力会攻安东市。23日”千里驹“师主力猛攻赛马集,一个冲锋就攻入赛马集。25师在赛马集留下两个营防守,师主力继续”追击“共军。四纵赛马集西南双岭子设伏,与25师激战一夜,为诱敌深入于拂晓主动撤出战斗。25师休整后继续冒进,29日晨分两路向风城进发。右路75团出发不久即发现”小股共军“,团长赵振戈当即令全团追击,眼看前方零散共军若隐若现,75团来了劲头,很快超越师主力,一直追到新开岭,赵才发现落入埋伏,只见四周高地共军人影晃动,赵团想掉头回窜已经来不及了,只好急电李正谊请求火速增援。李率25师主力匆匆赶到,发现自己也中埋伏。”千里驹“师是机械化装备,重武器多,在狭长山谷里排成一字长蛇阵,完全处在被动挨打的境地。我军3、4纵(4纵因此役和塔山之役成名)及炮9团有绝对优势兵力和火力,其中炮9团更有恐怖的240迫击炮。战至11月2日,25师被歼,曾趾高气扬的李正谊求援未果化妆成伙夫逃跑,被我军俘虏。

    新开岭战役歼第52军第25师8900余人,首创东北民主联军在一次战役中歼敌1个整师的最佳战果,荣获毛XX主席、中D共中央、中央军委电令嘉奖。延安《解放日报》于11月5日发表题为《第二十五师的毁灭》的社论,予以祝贺。(二十五师后又重建)

    五。52军占领辽阳52军占领辽阳的最大成果也许是他因战后的赏罚不公而脱离了第九兵团廖耀湘兵团的建制与指挥,避免了日后的灾难,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以下是时任52军2师5团团长的张晴光将军的回忆民国三十七年春,自新5军挫败,东北局势即急转直下,三十多万大军,全部瑟缩在渖阳四周不及六十华里方圆的一小块土地上,头也不敢动,腿也不能伸,上百万军民的吃穿及日常用品,急遽减少,军糈民食,以此当然绝非长久之计。七月中旬,勦总为了掩护民间秋,决心向南发动攻势,先夺取有东北粮仓之称的辽阳。由第九兵团司令官廖耀湘指挥,52军担任主攻,新一军、新三军担任助攻。本军战斗序列:以第二师在右,二十五师在左,强渡太子河,以钳型作战态势,对辽阳採取包围攻击。师以第四、六团为第一线攻击部队,我团为预备队。待攻击部队接近辽阳城,我团奉命超越第一线向北大山迂回,截断匪军退路,广收战果。因为长官对我较有信心,我也自信每战必能够达成任务,只是此时青纱帐起,地面视界受到障碍.我为顾虑匪军惯用后退包围突击战法,以致不常採用穷追猛打,深恐陷我军於不利。

    於是我命第一线展开各营,採取广正面威力搜索,散开两个步兵连,每排携带木梯或凳子,当搜索前进一段时,他们就爬上木梯或凳子观察高梁地内之动静,若发现农地内梁苗波动,即证明有匪军潜伏或移动。搜索部队多携行冲锋枪、卡宾枪、枪榴弹、手榴弹等近战武器,如遭遇匪军潜伏之密集队,则以近战强大火力对付之。请别看我所取的笨法子,但可使前进部队安全,进展快速及时到达北大山,然匪军已逃向鞍山方向去了。此一战役,虽然用的是钳行攻击态势,并未捕捉到匪军主力,但还是有几个单位,仍然得到了一些小小战果,直得一记的是第四团第八连,攻击蛤蜊附近村子时,在二十分钟的近战中,只发射了两百多发子弹,伤毙匪军七十余名,也可算是「弹不虚发」,证明了平时射击教育的成功。其次为二十五师七十五团的梁凤彩营,於徒涉渡过太子河后,趁着拂晓,首先攻入辽阳城西门,并沿城墙两侧,向南门及南林子攻击,张国栋所属之第七连,击毙匪军二十余名,生俘匪军五十余名,大车五辆,骡马十余匹。

    辽阳之战,规模虽大,但战果却小。原因是雷声大,雨点小,犯了打草惊蛇过於审慎用兵的大忌。然而廖司令官耀湘却大肆招待渖阳中外记者,虚报战果,竭力宣扬,开庆功大会,并在会中颁发大量勳章、奖章。奇怪的事是,左右两个助攻军,并无一兵一卒渡过太子河,而且也未发生战斗,其所得的勳奖章,比五十二军多了好几倍,军长刘玉章将军,看到如此是非不明,赏罚不公的状况,思之何以激励士气?会后即谒见卫总司令立煌,报告其攻击辽阳的作战经过及在庆功会上所见的怪现象。为了保持士气,乃要求脱离第九兵团廖耀湘兵团的建制与指挥.经卫总司令考虑后,终於命本军改由总司令部直辖,同时也因此在其后廖兵团在辽西会战覆灭时,使本军避免了陪葬的厄运。

    没过多久,在辽沈战役辽西会战中东北野战军只用了两昼夜就大规模的分割围歼了廖耀湘兵团所部五个军十二个师及直属部队共十余万人,其中包括“五大主力”之新1军和新6军,战果之大,进展之快,不仅在东北,就是在解放军历史上也是空前的。此时脱离廖耀湘兵团的第52军刚占领营口并接到卫立煌向沈阳收缩的命令,军长刘玉章未敢轻动。后又接到蒋介石的据守营口,待命撤退的命令。便在营口等待撤退。

    六。辽沈战役成功地由营口从海上撤走在辽沈战役解放沈阳的同时,解放军第9纵队(刚在锦州活捉了范汉杰)和独立第2师日夜兼程向营口疾进。10月31日进抵营口外围,对营口构成半圆形包围。11月1日,第52军一部为掩护其主力从海上撤走,大胆地对第9纵队进行反攻,有2个团一度突入第9纵队阵地。第7、第8纵队于10月31日进占辽阳、鞍山、海城后,也直逼营口。2日晨,第9纵队在独立第2师协同下发起攻击,经3小时激战,攻占营口,摧毁运输舰1艘、军用商船22只。第52军军部及第25师共1万余人乘船撤走。锦西、葫芦岛地区的国民党军,在"西进兵团"被围歼时,未敢北援,沈阳失守后,也于9日从海上撤走。东北野战军于10日占领锦西、葫芦岛。12日收复承德。至此,东北全境解放。看看附录的《国军东北部分兵力》,一支大军就这样灰飞烟灭了。

    主题:Re:主贴射向敌人的子弹zxf116@sohu发表于02-1921:59发留言发邮件[回复][编辑]关于营口之战我军战史如此记载:9纵(詹才芳)在围歼廖兵团后期即奉命南下抢占营口,7纵(邓华)、8纵(段苏权)及辽南独2师则是在歼灭廖兵团之后星夜兼程南下营口的。10月31日黄昏,9纵25师与敌小股警戒部队交火,追击至石桥子,其1个团追至金家屯、青堆一带遇到敌有组织抵抗。5个团被1个加强营堵住,规定时间内未克!11月1日,9纵26师及配属的重炮团进至营口以北,占领阵地。9纵27师进至营口以东,占领阵地,准备围攻营口。国民党52军2、25两师早有准备,全线逆袭。其中两个团攻占9纵27师8团团部,双方激战至14时,国民党军撤回。另一部敌军伏击了运动中的80团3营。9纵25师也遭到敌军7次进攻。1日夜,52军开始登船。7纵、8纵、辽南独2师于11月1日到达营口以北、以东地区,统一由詹才芳指挥。2日拂晓部署完毕,7时发起总攻,敌军未登船部队被歼灭。计:52军2师全部、25师1个团、军属输送团。52军军部及25师大部登船撤离。

    而东北野战军内部战史提到:我军因远袭疲劳,未带重武器等原因,战斗不利,我25师师部被攻破(九纵25师大战52军25师),被俘约1700人,还被缴获不少机密文件,这一战事在辽沈战役亲历记、中国人D民解放军资料从书中的辽沈战役一册都略有提及,根据东野内部战史说,25师被俘1700人,也许陈光被免职,和这一战有点儿关系。

    被25师俘虏的解放军一部分随52军25师上了船,一部分禁锢于码头一大厂房内(见《辽沈战役亲历记》(“52军营口撤逃记”一文,52军少将参谋长廖传枢撰)52军军部、25师大部撤出;52军2师倒霉,装载2师的运兵船起火,但仍然有五六百人想办法乘机帆船到达葫芦岛。

    以下是台湾陆军指参学院战史教材中的描述:"第五十二军在我海军舰炮支持下,且战且撤,先撤退非战斗人员、伤患、车辆,及少数骡马,各战斗部队一面与匪军浴血奋战,一面按计划逐次登轮撤退,三十一日五时许,全军逐次登轮完毕,在海军舰艇掩护下,驶出港口,惟第二师所乘之宜怀轮起火,除甲板上人员得临时弃船复行登岸,一面战斗一面临时另觅小舟外,未及逃出火海者丧身二千余人,十一日一日午后最后一艘运输船抵达葫芦岛,乘小舟之官兵亦于二日抵达。"七。52军上海战役的“月浦大捷”

    渡江战役胜利后,解放军士气高昂,而国军真是兵败如山倒,此时在月浦一带第52军以十几个连硬顶解放军三野10兵团28,29军排山倒海般的攻势以掩护国军在上海的撤退,最终全部拼光打完牺牲殆尽。

    月浦是屏障吴淞、宝山的重要阵地。国军在该地筑有密集的钢筋水泥地堡群,构成纵深防御体系,易守难攻。汤恩伯特派52军守卫该地。

    1949年5月12日晚,雨。担任主攻月浦任务的粟裕三野10兵团29军(原属苏北地方纵队11纵)260团在政委肖卡、副团长梅永熙率领下快速插到月浦镇北端。按师指挥部指示,在夜幕掩护下挖掘工事,直把交通壕、掩体挖到离月浦街七八十米处。

    此时担任助攻的253团在奔袭途中从俘虏口供中得知52军在月浦镇没有多少工事,便乘夜大胆向前穿插。当晚部队进入月浦街旁的一片“坟地”,在细雨中发现"坟地“一个挨一个。253团就地待命,团指挥所就设在”坟场“中部。

    天亮了,“坟包”变成了一座座钢筋水泥碉堡。这意外的情况使指战员们大为震惊,团领导赶紧组织部队撤离,但为时已晚。

    “坟包”变成了恶魔,喷射着火焰。指战员们左射右扫,前赴后继。向月浦街以西发起两次攻击,均被52军多层火力阻止,伤亡甚大。

    此时260团也遭飞机轰炸和军舰炮击,匆匆挖起的工事大半被毁。52军的火力封锁着通往月浦街的各条道路,我军前进道路受阻。前冲的战士纷纷倒下。肖政委向后续部队高喊停止冲击!但声音被炮火轰击声和部队的喊声淹没,部队如洪水般向月浦街涌去。但那强大的交叉火力网依然把我军阻挡在月浦街外。15日晨,我军占领月浦镇,但伤亡很大,主攻的第260团最后只剩下64人。

    52军很快开始反扑,十余艘军舰首先向我阵地猛烈炮击,飞机也不断轰炸、扫射。随后,52军步兵在坦克掩护下向我阵地猛攻。我军依托工事勇猛阻击,击退敌人连续5次冲击。第259团团长胡文杰阵亡。第260、253、259团始终守卫在已占的月浦阵地上,52军与我第29军双方形成暂时的对峙态势。

    再看三野10兵团28军的进攻情况,第83师在刘行初战受挫于52军25师73团一营和该团迫击炮连及督战队坚强的防御。后我第244团再次向刘行守敌发起攻击,最终攻占刘行镇,全歼守军。

    第84师对杨行的攻击因52军工事坚、火力强,一时难以拿下。该师第252团只好先攻占杨行以西的朱家宅,插人杨行西南的村庄,切断了杨行与大场、江湾的联系。

    52军主阵地刘行已被突破,杨行危在旦夕,驻江湾的第99师火速驰援杨行。在飞机、坦克、大炮的配合下,集中兵力向我第252团阵地实施反冲击。第252团指战员终因深入敌纵深后立足未稳,难以抵御敌猛烈炮火和集团兵力的反击,被迫退至朱家宅一线。战史曰:该团过于突出,阵地被突破。252团陷入混乱,在太仓补充的俘虏兵乘机倒戈向国民党军投降,252团在撤退中损失600多人。

    三野10兵团28、29军在月浦、杨行、刘行一线受挫。在上海的国民党宣传机器大肆“祝捷”,称为“月浦大捷”,庆祝游行、“祝捷”大会不断。汤恩伯在“祝捷”大会上说道:“月浦大捷证明国军在上海修筑的阵地是铜墙铁壁,坚守阵地的部队是国军中最精锐的部队,装备精良,士气旺盛,共军这一次并不是战无不胜,第52军前方大捷说明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就有信心确保上海安全!”与此同时,上海市区武装起义宣告流产。上海地下党安插在敌人中的“眼线”因“月浦大捷”发生动摇叛变,致使地下党领导人张权、李锡伯、泰然轩等先后被俘。不过由于粟裕在月浦与52军打成对峙,支援不了起义,所以起义就算能够举行也很难成功,反倒容易造成起义者的大规模流血牺牲。

    24日,吴淞口外军舰上的汤恩伯密令其嫡系各军及各特种兵部队准备登船撤离上海。至25日,第52、54、12军及第四第99师和各特种兵团均已集结在高桥、吴淞一带地区,陆续登船离开。

    52军在月浦,杨行,刘行一带与三野10兵团28、29军激战,使三野主力伤亡损失8000余人以上,28,29军大伤元气。可比后来的金门大捷。细心的人不难发现,关麟征,杜聿明,张耀明,刘玉章都是陕西人,可以说52军是由秦将带出来的一支能攻善守的精锐劲旅。辽沈战役从海上逃了,上海战役又从海上跑了,仿佛是两次敦克尔克大撤退的中国特色版。在撤离之前还分别对林彪和粟裕手下的精兵悍将给以了有力的打击,可以说是北踢东野一腿,南打华野一拳,鏖战解放军两大主力野战军。不过K以为52军手中那把“倚海剑”也确实帮了不少忙,如果象整74师那样是一柄:“靠山刀”的话,也不免凶多吉少。如果要评选国军第一“转进”主力的话,投52军一票。

[[i] 本帖最后由 awwt 于 2007-9-29 14:19 编辑 [/i]]

雨中的了悟 2007-9-29 17:29

国民党有些部队确实是王牌`~!

这篇文章写得很不错,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字一个字看下去,我对52军的历史并是不了解得很详细但关麟征的大名如雷贯耳`!话要分开来说,国民党政府的确腐败无能,但他的军队也不都是无能之辈!

乳沟 2007-10-16 21:29

国民党的军队战斗力并不象电视电影上看的那么不堪一击。要不是8年抗战。消耗了国民党军的大量精英。3年内战谁赢谁输还真不好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军迷所忽略的国军第6大主力--52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