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原帖由 xjlxl1125 于 2009-1-23 05:27 发表 
翻译后来告诉我“他”联系了贩卖机服务告诉香烟有问题,人家答应退货或并且愿意多给两包香烟。我当时就有些不解了,为了一包包装损坏的烟就联系售后我还真是没有见过,人间还答应退货,我就更不理解是因为什么了,难道你能证明烟卖出来就是这样的吗?后来我才知道,这是日本人消费的观念。
...
你这不算最猛的,上面我说过,如果保管好销售收据,一周之内无条件退货。
我身边有一个MM(绝对身边真实事情),在一家超市买了面膜,回家拆开包装用了一个发现酒精味很浓,没办法再用就把剩下的放那没用了,超市小票也没保存。
过了几天又去那家超市买东西(我们一般是周末去大超市买一周用的东西),她自己说当时就是想跟他们抱怨一下,发泄下情绪,因为自己小票都没有了,没报退货的希望。之后她找到卖化妆品的一个女的(她记不清是不是卖她面膜那个人了),跟她说清了情况,那个售货员一直跟她道歉,问她剩下的东西还在吗?
MM说已经开过包装了,小票也没了。销售员说没问题,让她过两天把剩下的面膜拿过去。过两天MM把剩下面膜拿过去,那人一闻果然有酒精味,二话不说,跟MM道歉,并且说她可以选择换等值的商品或者全额退款。MM高兴地拿回了全部银子。
当时她跟我说的时候我们都唏嘘不已,以前听余世维讲座觉得挺天方夜谭的,现在真的发生在自己身边,唏嘘不已。
说到“第一消中国费者的心理:咱们中国人好面子”,我想说两句。的确我们有这种心理,甚至我在国内时候有时候买了不合适的东西也会自己认倒霉。
但是原因可能不是好面子这么简单。想投诉的话你就得在消协,商家之间来回倒腾,有时候还得加上售后,经销商之类,非把人折腾死不可。要是一个上万的等离子还值得折腾下,对于向兄台说的香烟,我说的面膜这种“不值钱”的东西,就算最后索赔成功,耗费的时间,精力,人力物力远远超过索赔来的东西了吧?
当然我不是要说大家都不去索赔了,中国这种畸形的索赔制度,正反映我们的法制不健全。我们的法律真的是保护“消费者这个相对弱势群体”吗?或者说保护地那么好吗?
理性的消费者看到这些“索赔成本”----特别是时间,精力----也许都会“知难而退”,毕竟没有几个人是王海那样专业打假的吧?大家都是有家,有工作的普通人,耗不起。另外说一点个人的看法,我在国内由于种种原因和一些公务员机关,事业单位打过交道。每次去感觉都挺不爽,明明是他们份内的事情,感觉要求着他似的,正如楼主说的“你还待给人家上烟、递水的还麻烦”,我都遇到过。我没有索赔的经验,相信找商家,售后情况应该类似,消费者这个“上帝”去找他们维护自己合法权益还要求着他们?这些情况我能避免绝对避免。刚来日本时候,要到日本的政府衙门办很多手续,一开始来真的很不适应,他们的公务员客气的让人受不了,比我们国内比较好的移动大厅的服务还热情。坐下办事的时候要鞠躬,办完事走了他们还要鞠躬。新闻联播不是一直强调“打造服务性政府”吗?这点服务态度要跟日本学习。
xjlxl1125说的咱们厂家脸皮厚我很认同,但是我想大家应该思考下为什么中国厂家脸皮会厚?为什么在国外“模范守法”的厂家到了中国就脸皮厚了呢?
第一,就是我上面贴子说过,中国的消费者太迁就他们了,商家都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提供更好的品质,更好的服务当然需要更多的人力成本,资金成本,既然中国的消费者这么好“对付”,那我脸皮厚点能省更多钱怎么不行?反正大家在中国都是这么脸皮厚,没什么的。
第二,厂家脸皮厚的原因是“脸皮厚的成本太低”,或者说代价太小。iPod要是敢在日本这么干,就不说法律上会付什么责任。就只说它有这么个“混淆视听,以次充好”的污点,就够他在日本市场永远背着。日本的消费者是非常挑剔的,同时日本的消费者选择范围非常大,没有ipod,他们还有sony,sharp,panasonic,你只要做恶,日本人基本很难再相信你。
在中国,别说违法,犯罪的成本都很低。这次三鹿出事后,居然会继续被三元兼并,将来肯定继续生产,我觉得不可思议。
还是重复我上面的话,中国现在法律条文上漏洞不是那么明显,关键是执行,也就是上面提到的“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中国的社会特点是什么,我举个例子大家可能就能明白,每年一票难求的火车票有时候是花钱都买不到的,我很久不在国内,但是相信今年春运火车票应该比以前会有改观吧,原因是什么,有个网友的贴子标题很经典“胡主席一批示,我果然能买到火车票了!”由于在sis不谈政治,大家自己思考下,不能深说了。
还是上面的建议,即使我们的法律制度有漏洞,即使广大在中国的商家都“脸皮厚”,希望大家还是和这些脸皮厚商家死磕,维护自己合法利益,通过法律手段维权。毕竟我们中国的法律法规会越来越健全,广大人民的法制,维权意识会越来越强。